个人登录|注册

【个人专访】为了生活,我仍在努力

分享2014-08-15 编辑:曾雯

一份工作做了十七年,异地他乡拼搏了十七年,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成熟稳重的壮年,如今为了家庭毅然而然选择回到赣州……才发现如今的赣州早已非当年模样……

初入社会——教师的经历

黄先生是蕞早的一批独生子女。77年生,家里的独子,家里抱有很大的期望,当然也没让人失望,江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97年毕业,那会儿子还真是高材生啊!当时工作都是包分配的,刚毕业那会儿,就被分配回家里,师范大学毕业肯定是老师毫无疑问的,但是要看分配哪儿了。建设时期都是哪里需要哪里搬,理所当然的被分配到了偏远地区,就在父亲一句“年轻人怕什么,到哪里也一样啊!”还真就被分配到了偏远地区,每天只有一趟车,坐上几个小时,还要走上几个小时。刚毕业出来,年轻气盛,就这样把青春埋没在山里,总觉得不是这么回事,所以没几月就跟校长提出了不干了,当时校长也非常语重心长的挽留,因为实话说学校就只有这么一个“正规军”大学毕业,想要培养为学校教导主任,考虑再三就算是这样的条件也还是没有留住。暑假刚到,就收拾好东西马上去了教育局办理相关手续,时任教育局长还关切的询问过原因,也做了相应的挽留,但是想要离开的决心还是没有阻止离开的脚步,没多久就跟着大学几个同学一块儿背井离乡来到了上海。

选择异地他乡——上海打拼

上海偌大的城市,中国金融中心,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这座城市扎根落户,同样吸引了众多的高材生,可谓是人才济济。上海人说话中都透露这自豪感和优越感,外来的打工人员想要在这座城市生存下去,其中艰辛可想而知。但是既然迈出了这步,就算是硬着头皮也坚决不能走回头路了。何况已经把退路都截断了。

同行同学六人在刚到上海时也都是抱团式的,一块儿去了一家日式企业应聘。在面试后,其他同学都已经由师傅带着上岗了,但是黄先生被留下来才被人力资源部的通知很遗憾没有被录用,原因也是很残酷的因为这项机械操作的工作有个很硬性的条件——身高。但是幸运的是,这家公司也非常人性化,虽然没有被录取,但是同学一行,而且公司也给租了公寓,因此承诺可以让黄先生在公寓里住直到月内找到工作为止。都知道上海房租也不便宜,有个临时落脚的地方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有了一个月的时间找工作,也没敢懈怠。当时网络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的条件下,只能靠着两条腿一遍一遍的跑,今天是人才市场,明天就是面试公司,这样大概维持了一个多礼拜。终于在施工的工地里,黄先生问了正在作业的工人,这里是否还有需要人,作业工人看了一眼,然后问了一句,“你不是吧,一个大学生,你不是来耻笑我的么?这里哪需要啊?你去问老板去~”其实当时也是,大学毕业出来,着装体面随时准备面试,也没干过粗重体力活,看就不像是能搬砖的。但是为了一份能生存下去工作,只能一家一家的跑一家一家的问,不然眼看着就呆不下去了。

当时的老板其实就是项目经理,找到项目经理后,刚好缺了一个资料整理的岗位,答应了每月八百的工资,做了一个文职,但是还是在施工现场。总算是在上海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

面临转折——新的机会

到了年底,项目工程上报总公司的时候,公司负责人看到了资料整理后就随意的说了句,“你们资料整理的越来越规范了啊!”项目经理听到也喜笑颜开“哈哈~你知道么?我可是请了个大学生做的。”负责人一听,“在哪儿,我怎么没看到……”于是命运的齿轮开始了转动,理所当然的黄先生受聘到了公司总部,由于是特聘的,当时也没参加过信任培训,因此在工作中还闹了不少笑话,不过随着在公司里头呆的时间长了,慢慢也都熟悉了。
公司当时正处于转型期,许多的管理制度都是老总特地学习了台湾的管理经验,正巧就在刚去上班的时候,领导就给了任务老总此次台湾学习回来提到了一个词“绩效考核”,这便是黄先生在进入公司后接到的**个任务,那就是怎么样做这个绩效考核。
都知道97、98年正处于改革的大浪潮中,经济正处于发展中,但是当时人都还没有绩效这个概念,因此当时来说,绩效考核这个概念还真不是所有人都懂得,估计这整个公司也就只有学习归来的老总自己心里明白,但是公司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擅自越级询问,但是想要把这事儿做下去,还得硬着头皮上。

不管有多困难的事儿,**想到的不是放弃,而是努力做好,这很重要。绩效考核这道命令提出后对当时管理还不完善的企业来说,对企业的每位员工来说,就像是一道御赐的尚方宝剑,在讲人情为重的公司改为严格的制度为先得管理方式。因此年底开年会的时候,怨声载道,免不了被多了灌了几杯。但是晚上节目上演后就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中拿到了公司设立的总经理特别奖,奖金就有一万,来公司的**年便拿到了这个特殊的奖金。

风雨兼程——与公司走过的十七年
记得在企业专访的时候就有公司招聘人员说过,现在年轻人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特别的浮躁,以前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的那批人,稳定性蕞少是十年,但是如今**是一两年,跳槽很是频繁。其实我也是一直很疑惑,对一个公司来说人员稳定性是很重要的,这代表着一个人的忠诚度。黄先生自98年的机缘巧合进入公司后,一呆就是17年。从意气风发的少年成长到事业有成成熟稳重的壮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与公司共同成长的十七年,经历过各种风风雨雨,面对过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选择。在**峰的时候,正如刚入公司那年年会上的酒后醉话如愿坐上了老总旁边的那个位置——副总。公司任职超过十五年,高层管理岗位任职超过五年,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即使现在离职,仍占有公司的管理股份。

十字路口——工作与家庭的选择

跟大多数选择回乡发展的外出务工人员一样,原因都是家庭。在上海呆了十七年,尽管上海也已经买了房,但是异地他乡人情冷暖自知,走多远都离不了家,父母在的地方,孩子在的地方。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青春叛逆,家里三个男孩,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想要管肯定是管不住了。

回乡虽然是计划中的事儿,为了孩子还是提早回来了。尽管每年都会回来,但是赣州这几年的变化也非常的大。年初就回到了赣州,这些年,虽然在外面也攒了些钱……(这是小编听得好奇的一段,按理说在外面做过高层管理,也有些经验的回乡发展肯定是有想过自己创业,但是黄先生并没有想法创业,原因我们细细来听。)当小编提出为什么没有想过自己在家乡创业后,黄先生也是笑笑,听我细细说,在提出申请辞职后,多方挽留还是下定决心辞了,当时公司老总知道了后,亲自从北京飞到上海,为黄先生践行,在送别宴上两人也喝了点小酒,于是话匣子也打开了,两人聊了很久,包括多年来的误会还有就是老总临别的箴言,“小黄,你呀!这脾性做管理肯定是很棒的,但是做老板就还差些火候,比如说……”其实一些之前没明白过的事儿,经过这一次真是彻底的明白了。做公司管理与公司老板位置不同,所想肯定是有差异,而黄先生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蕞适合的便是管理岗位,职责不同。

选择之后——回家后的困惑

回到赣州后也到某企业任职一个月,由于无法适应本土企业的管理模式——家族式合作企业,因此在短短一个月后便辞职了。在回赣州后的半年时间内,也有了解过赣州的一些用人公司,赣州虽不是沿海一线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力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一些自身的缺陷,就比如之前任职的公司,三人合伙开始到现今三个家庭的合伙,小公司里不是老板就是小老板,不是小老板就是老板的亲戚,不是亲戚也是个老板的同乡,于是乎一整个公司里几乎都是指挥的一把手,作为这么一个外人进来就无外乎奇怪了,虽然老总很想改革,摆脱“夫妻店”的经营模式,但是无奈不可能把“小老板”或者是“老板娘”开了吧!因此在还未被“同化”前黄先生就不干了,“在帮人做事,是要做实事啊!既然我的管理经验无法实施,那么呆在那儿不仅帮不上还有可能被这样的环境同化,所以还是不要耽搁好了。”对企业负责是作为一位具有多年管理经验的基本职业态度。

其实早在07年的时候,黄先生就在九一注册了简历,尽管当时还在职,但是当时也存着回家发展的心理,同时也想要看看家里的就业环境。就算是在外的这几年多少也有关注过赣州招聘市场的一些情况。但是在看到社区里关于面试的帖子都会心凉上半截,其实面试成功的也不少吧,但是大多数人没有分享成功的习惯,却只有抱怨诉苦的习惯,这对许多想要回家发展的人来说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爱这城市无奈却无法久居这座城市……

聊天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在结束了访问后,回来后在给我的留言里总结了他所聊的重点:忠实、谦虚、责任、感恩、 懂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做事)。或许这是对自己过去十七年的总结,但是这更是对我们这些正在职场拼搏或者即将步入职场的人们**的忠告。

分享